浏览详细信息

>动态信息>图书推荐

内容分类

waiting

图书推荐:与巨人对话——《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发布: 2018-03-14 浏览: 277

    高中时代,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对物理课上的力的分析印象深刻,一次纷繁复杂的运动竟能用数字与线条完全地分解表达?距离我们遥不可及的日月星辰,竟也能用简洁的数学公式描述他们的运行轨迹?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当年的物理课老师只是教给我们公式、教给我们力的分析过程、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当我们怅然于无尽的数字符号滚滚来的时候,却还是没明白这神一样的启示到底是怎么来的?所以我的物理学很差,因为我的好奇心不仅未被满足,还被简单直接的数字符号戕害了。多年以后,当我们不再为物理学成绩而焦虑的时候,让我们平静地翻起这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许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物理并没有那么差。

   本书是牛顿科学才华巅峰时期所写的旷世巨著。其精辟地解答了牛顿之前几个世纪最有才智的人一直想解答,却一直无法解答的问题。牛顿不但总结出了力学基本定律,还发现了证明这些定律的数学方法,奠定了数学描述宇宙活动的语言基础。《原理》示范了一种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样板,包括理论体系的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其不仅影响自它面世后的300年里的自然科学领域,对人类的宇宙观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因此形成了今天的世界图像。 爱因斯坦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替代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O类书籍为数理科学与化学,其下又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晶体学。数学又分O11古典数学、O2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O233逻辑网格理论等。O3力学分为O301牛顿定律、达朗伯原理;031理论力学、O32振动理论、O362化学流体力学等;O4物理学分为O41理论物理学、O427水声学、O483固体缺陷等;O6化学分为O6-0化学原理与方法、O61无机化学、O632碳链聚合物、O661液体分析、水分析等。本期推荐O3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索书号:O31/CN2,位置:自然科学借阅室二(705/707室);

  1. 互动:(1) 谈谈本书既然有那么大影响力,为什么现在就是读不下去;(2)画出本书的思维导图;(3)撰写主题书评;以上要求原创,字数不限,参与即可获免责卡,如发现抄袭全校通报;

   2.书摘:摘抄本书经典段落,要求:手写,1000字以上,纸质版交图书馆305室,免责卡限5名。

   3.作品发送:邮箱413586370@qq.com(注每旬读书),本期点评活动截止时间  2018325日。

   【作者简介】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科学巨匠、炼金术士、皇家造币厂厂长。 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还解释了潮汐的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朔望月有关,而且与太阳的引力也有关系。在天文学、光学、力学、数学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媒介推荐: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原理》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和影响。 

拓展阅读:

  1. 哈雷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张岚; 王欣,物理,2002-12-24;
  2. 奇怪吸引子,浑沌与非线性系统中的确定性与随机性——纪念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300周年,李继彬,昆明工学院学报,1987-06-30
  3. 牛顿的苹果:物理学的灿烂星座,(德)托马斯·毕尔科(Thomas Buhrke)著 张世胜,顾牧译,外国文学出版社,2004

                哈雷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在天文学、数学方面做出过众多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哈雷彗星”使他名垂青史.然而,哈雷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所从事的天文学研究领域,因为,是他说服牛顿将20年前就已开始思考的引力问题最终成熟、完善;是他全力促成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出版,同时对《原理》极力宣传并给予实践验证.这使得他的名字与《原理》永远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在西方科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17世纪80年代,哈雷一直独立从事着天体力学的研究.1683年,他在研究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过程中,发现引起吸引作用的向心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哈雷却无法证明这一点.在与胡克(Robert Hooke》和雷恩(Christopher Wren)讨论后仍未得到答案的情况下,哈雷于1684年8月赴剑桥向牛顿请教.他问牛顿:假定行星到太阳的引力与其到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行星该以怎样的曲线运动?牛顿回答:是椭圆.哈雷十分惊喜,他接着问牛顿:你是怎么知道的?牛顿回答:我算出来的.哈雷立刻问牛顿计算的方法.于是牛顿开始在抽屉里找他两年前的计算稿,却没有找到.但他答应重做一份给哈雷寄去.[1]

  3个月后,哈雷在伦敦收到了牛顿寄来的计算稿:一份九页标题为“论轨道物体的运动”的论文,看完这篇论文,哈雷以他敏锐的科学头脑立刻意识到这将是天体力学的一场革命,他毫不迟疑地再访剑桥劝说牛顿公布他的研究成果.1684年12月10日,他向皇家学会报告了自己的工作.“哈雷先生通报说他最近在剑桥见到了牛顿先生,后者给他看了一篇奇妙的论文‘论轨道物体的运动’.按哈雷先生的要求,该论文已蒙允送交皇家学会,一俟收到即正式登录.”[2]

  在哈雷的劝说与鼓舞下,自1684年8月后,牛顿专心于《原理》的写作,他对自己的手稿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对有些问题进行了重新的考虑.到1685年11月,九页的论文已变成了两卷专著.与此同时,哈雷经常地往返于剑桥与伦敦之间,支持着牛顿的创作.1686年4月21日,哈雷报告皇家学会,牛顿的专著可以付印了,然而此时,皇家学会经济上已陷入困境,尽管发现牛顿的手稿十分重要,但已无力支付印刷的费用.5月19日,抓住学会全会的时机,哈雷再一次提出了牛顿书稿的出版问题.这一次,得到了学会的明确指示:由哈雷负责《原理》的出版印刷事宜,经费由哈雷自己解决.[1]哈雷虽出生富门,然而,自1684年父亲过世后,家境已日渐衰落,但是,哈雷仍义无反顾地自费承担了《原理》的出版工作.

  就在这部伟大的著作按程序一卷一卷地写作、修改、出版之际,风波又起.胡克提出,关于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以及某些主要思想是他首先提出的,牛顿不应该把这些功劳抢去统统归为己有.二人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牛顿极为愤怒,不仅激烈地攻击胡克,而且写信给哈雷:第三卷我现在不打算发表了.哈雷没有想到牛顿会如此意气用事,他立刻写信给牛顿:“先生,我现在一定要再次请求您稍遏怒火,不要让我们失去第三卷……”,在哈雷的斡旋和劝慰下,牛顿的怒火平息了下来,中断的写作继续进行.牛顿还在文中三次表示了他对胡克的感谢,并附加说明在“平方反比力”问题上“我同雷恩、哈雷与胡克都各自得出了这一结果”.然而,不计较名利的哈雷不声不响地改动了排名次序,在出版的书中,胡克的名字排在哈雷之前.[2]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哈雷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书稿的校对、印刷、出版等繁琐事物中.1687年7月5日,《原理》使用拉丁文出版问世了.面对着这部32开,约500页,印刷精美的不朽巨著,哈雷欣慰地告知牛顿:“尊敬的先生:我终于完成了您的书,希望您能高兴……”.[2]

  对于哈雷的热忱支持和辛勤工作,牛顿在《原理》第一版所写的序言中做了答谢:“埃德蒙·哈雷先生是最机敏渊博的学者,他在本书出版中,不仅帮助我校正排版错误和制备几何插图,而且,正是由于他的推动本书才得以发表.因为他在得知我对天体轨道形状的证明之后,一直敦促我把它提交皇家学会.此后,在他们善意的鼓励和请求下,我才决定把它们发表出来.”[3]

  2 哈雷彗星与《原理》的实践验证

  《原理》出版了,除牛顿本人外,没有人比哈雷更理解这部著作的丰富内涵.尽管哈雷预言:“千秋万代将赞美这部著作.”然而,牛顿的《原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热烈的反响,不少人甚至还抱着怀疑或是反对的态度来看待牛顿提出的新力学理论,但哈雷仍以自己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继续着对《原理》的支持.

  早在1682年,哈雷在访问巴黎天文台时,恰好遇上了那年的大彗星,他与台长卡西尼一道观测了这颗彗星,并计算了彗星接近太阳时的轨道,从此,他对这颗彗星一直念念不忘.《原理》出版后,牛顿在书中提出的彗星也服从万有引力定律的观点使哈雷感悟到:如果彗星是在一个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上运行,那么,有朝一日它还会转回到太阳附近,地球上的人们可以再次看到它.基于这个想法,哈雷应用牛顿力学开始了彗星的研究.他首先确定了1337—1698年间出现的24颗彗星的轨道要素,以这些彗星的位置记录为出发点,查阅了前人的研究文献,发现开普勒于1607年观察到的一颗彗星与自己1682年观测的彗星描述相符,两次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是75年.如果75年是这颗彗星的周期,只要依此前推就可以找到它先前的记载.哈雷继续对照查证,又找到一颗出现于1531年的彗星与前两颗有极其相似的轨道,但是时间间隔却是76年.为什么这三颗彗星的记载和轨道如此相似但间隔时间却有差异呢?根据牛顿的引力理论,哈雷认为这是因为彗星围绕太阳运行时受到其他天体(如土星、木星)的引力影响,其运动轨道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即“摄动”的结果.由于“摄动”影响,彗星的运动会偏离原椭圆轨道,从而导致了运动周期的变化,因此它的每一次出现不可能遵循完全相等的时间间隔.

  1705年,哈雷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一书,书中论述了他应用《原理》中的力学理论计算出1337—1698年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哈雷指出,出现于1531、1607和1682年的三颗彗星应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并大胆预言,这颗彗星一定会再次回来,回归的日期在1758年底到1759年初,时间间隔是76年.在《原理》第三版序言中,牛顿首肯了哈雷的研究,他说:“哈雷博士比以前更精确地计算了该彗星的椭圆轨道,沿此轨道,彗星穿越天穹九宫,其精确性与行星在天文学给出的椭圆上运行并无二致.”[3]

  76年的周期太长了,哈雷守望着天空,想象着这颗彗星在漫漫长途中沿着他计算的轨道孤独而行.他只希望,如果这颗彗星能如他所预言的那样再次出现,后世人应当承认,这是一个英国人首先发现的.1742年1月14日,在格林威治天文台,面对着星空,哈雷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而此刻,他的彗星,正穿越茫茫太空,匆匆赶来.

  1758年岁末,哈雷去世后的第16年,一颗拖着美丽长尾的彗星跃上昏黄的夜空,哈雷的预言实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仰视了这一天文奇观,人们不仅承认这是由一个英国人首先发现的,而且慷慨地称它为哈雷彗星!作为人类所确认的第一颗周期彗星,哈雷彗星的回归,说服了最后一批牛顿力学的怀疑者.不仅1758年,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1835年、1910年、1986年,哈雷彗星都如期地回归过地球,科学的预言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牛顿理论的正确!

 在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牛顿《原理》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赞扬说:“直到19世纪末,它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个工作者的纲领.”哈雷不仅在生前促成了《原理》的出版问世,在他身后,他的科学预言的实现又带给了《原理》无上的荣耀.哈雷以他杰出的才学和高尚的人品,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