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详细信息
内容分类
图书推荐: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
作者:武晋先 发布: 2018-06-22 ,更新:2018-06-26 浏览: 137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与砖石结构相比,终因其不易保存而留存甚少,千年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我们过去从《阿房宫赋》等一些古文中依稀可见中国古建筑技艺之高深。想要了解中国建筑数千年发展演变之轨迹,文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料。《中国建筑史》显示了梁先生在文献应用上的深厚功力。该书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也是梁思成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专著。梁思成以严肃谨慎、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提纲挈领地梳理出数千年来中国建筑的概要、发展及特征等,加以细致的考证和精辟的论述,从而完成巨构。若想了解中国建筑史,此书不可不读。
【主要内容】
梁思成是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中国建筑史》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参阅古代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解说每个建筑形制的特征及传承关系。整体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明晰中国建筑史分期: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讲解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解析他时他民族与我之异同。这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于1944年,当时却没有出版条件。50年代初虽要出版,但梁思成先生考虑要审读修订,未能出版。此后的政治运动、批判以及繁重的社会工作,使得梁思成先生始终没能再作详细修改。后增补版的图片,均为当年先生亲手拍摄,尤为珍贵。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TU类图书为建筑科学。本类图书大类排列依次为TU-0建筑理论、TU-8建筑艺术、TU-9建筑经济、TU1建筑基础科学、TU2建筑设计、TU3建筑结构、TU4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TU5建筑材料、TU6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TU7建筑施工、TU8房屋建筑设备、TU9地下建筑等。 本期推荐TU-0类书籍《中国建筑史》,索书号:TU-092/CL2.3,位置:自然科学借阅室二(701/704室);
互动
(1)建筑是文化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中国古建筑,你在旅游时参观过一些著名古建筑吗?向我们谈谈你对古建筑的理解;
(2)我们总是为外地建筑的优美赞叹不已,忽略了眼前的风景。领略本土建筑文化,撇开走马观花,真正的用心去看建筑,慢慢挖掘,细细品味——谈谈你身边的宁波古建筑。
(3)摘抄本书令你印象深刻的段落,说出它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以上题目可任意选择一项,作品发送:邮箱413586370@qq.com(注每旬读书)。
参与互动可获图书超期免责卡。本期点评活动截止时间 2018年7月1日。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推荐理由】
1英国学者李约瑟对梁思成的评价是这样的: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2《中国建筑史》是公认的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3梁思成是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本书是梁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
4《中国建筑史》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
【目录】
总序
增补版前言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 上古
第二节 春秋战国
第三节 秦
第三章 两汉
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 汉代实物
第三节 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 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 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
第一节 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 隋、唐实物
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 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第七节 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节 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
……
第八单元 结尾——清未及民国以后建筑
附文 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上古
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注一)。此固为后世之推测,然其所说穴居之习,固无疑义,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带居民,穴居仍极普遍。宫室与穴居可以同时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
殷商以前,史难置信,姑集所记。黄帝(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顷?),“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注二)。至尧之时(公元前二十三世纪顷?),则“堂崇三尺,茅茨不翦”(注二),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二)。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减”(注三),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至殷代末年(公元前十二世纪顷),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注四)。然周武王革命之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注五)。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板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门屋,水沟等遗址在。…
【拓展阅读】
1.《林徽因讲建筑》,林徽因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6 ,索书号:TU-53/CL4.1;
2.刘大平,李晓霁.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6-20;
3.右史.中国建筑不止木[J].建筑师,2007-06-20.
关键词
信息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