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详细信息

>动态信息>图书推荐

内容分类

waiting

图书推荐:理想国

发布: 2018-11-06 浏览: 268

一部巨著,流传千载;一份智慧,传承数代。本期推荐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是一本虽历经千年,仍有无数哲学家、政治家热衷于研究著作。它集中了作者政治、道德和教育诸方面的观点,尤其是前者。表现了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可以说是近代“乌托邦”思想的源头,莫尔的《乌托邦》就是在《理想国》的启发下写就的。《理想国》反映了柏拉图追求完美的一种努力。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雅典城邦危机四伏。这时,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更加尖锐,而且奴隶主民主派与奴隶主贵族派之间也开始争权夺势。柏拉图坚决反对民主政体,极力主张奴隶主贵族来把持国家政权。柏拉图为了巩同奴隶主贵族派的统治地位,从而设计了理想国。

【主要内容】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故事为题材,叙述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归途被派拉麦克邀往家中,宾主滔滔谈论起来。两人的辩论从各个角度暴露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及教育思想。故事中的苏格拉底是虚拟的、假托的,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的代言人。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B类图书为哲学类。 本期推荐B5类书籍《理想国》,索书号:B502.232/CB1.41,位置:人文社科借阅室(901/906室)。

【作者简介】

柏拉图(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和《理想国》。

【推荐理由】

1.余于1989年因讲述西方文化史,曾细读之,深感译意精到,还胜今日之白语译本,诚通儒也。

——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

2 .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3.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称得上是近代“乌托邦”思想的源头,涉及诸多领域,思想博大精深,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互动

(1)本书是一篇以对话方式为体裁的著作。本书中柏拉图提出了哪些核心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书中是怎样进行论证和解答的?

(2)本书是否解答了你思想上的困惑?向我们谈谈你读完此书后的理解和感受。

(3)尝试画出本书的思维导图。

以上题目可任意选择一项,作品发送:邮箱413586370@qq.com(注每旬读书)。

参与互动可获图书超期免责卡。本期点评活动截止时间  20181116日。

【先睹为快】

〔苏格拉底:昨天,我跟阿里斯同的儿子格劳孔一块儿来到比雷埃夫斯港①,参加向女神②的献祭,同时观看赛会。因为他们庆祝这个节日还是头一遭。我觉得当地居民的赛会似乎搞得很好,不过也不比色雷斯人搞的更好,我们做了祭献,看了表演之后正要回城。

① 在雅典西南七公里的地方,为雅典最重要的港口。

② 此女神系指色雷斯地方的猎神朋迪斯。

这时,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从老远看见了,他打发自己的家奴赶上来挽留我们。家奴从后面拉住我的披风说:“玻勒马霍斯请您们稍微等一下。”

我转过身来问他:“主人在哪儿?”家奴说:“主人在后面,就到。请您们稍等一等。”格劳孔说:“行,我们就等等吧!”

一会儿的功夫,玻勒马霍斯赶到,同来的有格劳孔的弟弟阿得曼托斯,尼客阿斯的儿子尼克拉托斯,还有另外几个人,显然都是看过了表演来的。〕

玻:苏格拉底,看样子你们要离开这儿,赶回城里去。

苏:你猜得不错。

玻:喂!你瞧瞧我们是多少人?

苏:看见了。

玻:那么好!要么留在这儿,要么就干上一仗。

苏:还有第二种办法。要是我们婉劝你们,让我们回去,那不是更好吗?

玻:瞧你能的!难道你们有本事说服我们这些个不愿意领教的人吗?

格:当然没这个本事。

玻:那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反正我们是说不服的。

阿:难道你们真的不晓得今晚有火炬赛马吗?

苏:骑在马上?这倒新鲜。是不是骑在马背上,手里拿着火把接力比赛?还是指别的什么玩艺儿?

玻:就是这个,同时他们还有庆祝会——值得一看哪!吃过晚饭我们就去逛街,看表演,可以见见这儿不少年轻人,我们可以好好的聊一聊。别走了,就这么说定了。

格:看来咱们非得留下不可了。

苏:行哟!既然你这么说了,咱们就这么办吧

【拓展阅读】

1.《乌托邦》,(英) 托马斯·莫尔著 商务印书馆 2017  ,索书号: D091.6/CM3.1;

2.《形而上学》,(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著 商务印书馆 2017  ,索书号: B081.1/CY1.2.

3..张卫平,证明标准构建的乌托邦[J].法学研究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