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详细信息

>动态信息>图书推荐

内容分类

waiting

图书推荐:《论语新解》

发布: 2019-10-29 浏览: 87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那么到了当代,它又会被赋予怎样的时代意义?焕发出怎样的时代色彩呢?

本期推荐《论语新解》,索书号:B222.25/CQ4.2,位置:总馆—人文社科借阅室一(901/906室);

本书内容

《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之书。历代对《论语》解读注释之书,浩如烟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解证更加精当独到,如其所云:“《论语新解(新校本)》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推荐理由】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注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作者序

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本书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必读书。

互动:

(1)《论语》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为什么?

(2)《论语新解》除了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也有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或许你也对其中哪一篇有与作者不同的见解。说说你的想法。

  在评论区留言或将作品发送至邮箱413586370@qq.com(注每旬读书),截止时间  2019年11月9日。

目录

上篇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下编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附:孔子年表

【精彩书摘】

学而篇第一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或说:子,男子之通称。或说: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称子不成辞则曰夫子。《论语》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单称子仅一见。

学:诵,习义。凡诵读练习皆是学。旧说:学,觉也,效也。后觉习傚先觉之所为谓之学。”[光案:旧说:学,觉也,效也。后觉习傚先觉之所为谓之学’”,东大版原作旧说:学,觉也,效也。后觉习傚先觉之所为谓之学,二者差在谓之学三字有无入引号中。查《论语集释》,钱子所谓旧说,乃系约朱子《集注》而为言,然谓之学三字为《集注》所无,故当依东大版,谓之学三字不入引号中。]然社会文化日新,文字使用日盛,后觉习傚先觉,不能不诵读先觉之著述,则二义仍相通。

时习:此有三说。一指年岁言:[光案:年岁言:之冒号,东大版原作年岁言。之句号。]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二指季节言:[光案:季节言:之冒号,东大版原作季节言。之句号。]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三指晨夕言:[光案:晨夕言:之冒号,东大版原作晨夕言。之句号。]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说:[光案:,东大版原作”]欣喜义。学能时习,所学渐熟,入之日深,心中欣喜也。

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来也。或以方来连读,[光案:或以方来连读,东大版原作或以方来连读方来二字无引号。]如言并来,非仅一人来。当从上读。

乐:悦在心,乐则见于外。《孟子》曰: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慕我者自远方来,教学相长,我道日广,故可乐也。

人不知而不愠:学日进,道日深远,人不能知。虽贤如颜子,不能尽知孔子之道之高之大,然孔子无愠焉。愠,怫鬱义,怨义。学以为己为道,人不知,义无可愠。心能乐道,始跻此境也。或曰:人不知,不我用也。前解深,后解浅。然不知故不用,两解义自相贯。

不亦君子乎:君子,成德之名。学至此,可谓成德矣。

本章乃敍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学者惟当牢守学而时习之一境,斯可有远方朋来之乐。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学求深造日进,至于人不能知,乃属无可奈何。圣人深造之已极,自知弥深,自信弥笃,乃曰:知我者其天乎,然非浅学所当骤企也。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

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学者循此为学,时时反验之于己心,可以自考其学之虚实浅深,而其进不能自已矣。

学者读《论语》,当知反求诸己之义。如读此章,若不切实学而时习,宁知不亦悦乎之真义?[光案:宁知不亦悦乎之真义,东大版原作宁知不亦悦乎之真义不亦悦乎四字无引号。]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无此真修实践,即无由明其义蕴。本章学字,乃兼所学之与为学之[光案:所学之与为学之’”,东大版原作所学之事与为学之功二字无引号。]。孔门论学,范围虽广,然必兼心地修养与人格完成之两义。学者诚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终身率循,亦不能尽所蕴之深。此圣人之言所以为上下一致,终始一辙也。

孔子距今已逾二千五百年,今之为学,自不能尽同于孔子之时。然即在今日,仍有时习,仍有朋来,仍有人不能知之一境。学者内心,仍亦有悦、有乐、有愠、不愠之辨。即再踰两千五百年,亦当如是。故知孔子之所启示,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者不可不知。

【白话试译】

先生说: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觉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更感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鬱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来从学者。

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好犯上者鲜矣:[光案:好犯上者鲜矣,当依正文改作好犯上者,鲜矣,添一逗号。]上,指在上位者。犯,干犯。好,心喜也。鲜,少义。

作乱:乱,谓逆理反常之事。

务本: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亦始义。

本立而道生: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所谓道,即人道,其本则在心。人道必本于人心,如有孝弟之心,始可有孝弟之道。有仁心,始可有仁道。本立而道生,虽若自然当有之事,亦贵于人之能诱发而促进之,又贵于人之能护养而成全之。凡此皆赖于学,非谓有此心即可备此道。

为仁之本:仁者,人群相处之大道。孝弟乃仁之本,人能有孝弟之心,自能有仁心仁道,犹木之生于根。孝弟指心,亦指道。行道而有得于心则谓之德。仁亦然,有指心言,有指道言,有指德言。内修于己为德,外措施之于人群为道。或本无[光案:,东大版原作无为字无引号。]。或说以为仁连读,[光案:为仁连读,东大版原作以为仁连读为仁无引号。]训为行仁,今不从。

按:《论语》有子、曾子二人不称名,或疑《论语》多出此两人之弟子所记,或是也。《孟子》谓:[光案:谓:有冒号,东大版原作无冒号。]“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于孔子事之,曾子不可而止。则有子固曾为孔门弟子所推服。《论语》首篇次章,即述有子之言,似非无故而然。

孔子教人学为人,即学为仁。《论语》常言仁,欲识仁字意义,当通读《论语》全书而细参之。今试粗举其要。仁即人群相处之大道,故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然人道必本于人心,故孟子又曰:仁,人心也。本于此心而有此道。此心修养成德,所指极深极广。由其最先之心言,则是人与人间之一种温情与善意。发于仁心,乃有仁道。而此心实为人性所固有。其先发而可见者为孝弟,故培养仁心当自孝弟始。孝弟之道,则贵能推广而成为通行于人群之大道。有子此章,所指浅近,而实为孔门教学之要义。

【白话试译】

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那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孝弟该是仁道的根本吧?

拓展阅读

1. 孔子传》,钱穆著,北京:三联书店,2018,索书号:B222.25/CQ4.3;

2. 四书释义》,钱穆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索书号:B222.12/CQ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