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详细信息

>动态信息>新闻事件

内容分类

waiting

从菜场到笔尖:作家陈慧走进宁理分享“身边的文学”

发布: 2025-05-13 浏览: 24

5月9日下午,由校学工部和图书馆主办的“从菜场到笔尖的文学——作家陈慧见面会”在启新大讲堂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以“市井烟火文学”打动无数读者的作家陈慧,与师生面对面分享她“摆摊写作”的双面人生。图书馆馆长振宇出席并致辞,百余位师生参与活动。  

陈慧27岁从江苏远嫁浙江余姚,28岁因生活所迫开始在菜场摆摊谋生,一卖就是20余年。上午卖杂货,下午伏案写作,她用文字记录市井中普通人的悲欢,出版《世间的小儿女》《去有花的地方》等作品,被央视誉为“菜场里的作家”。讲座中,陈慧坦言:“我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写作只是我与生活和解的方式。”她回忆,初到浙江时语言不通、疾病缠身,摆摊时“连抬头都觉得难为情”,但正是这些经历成为她笔下的珍贵素材。  

生活没有选择,但可以创造选择。这是这场读书见面会陈慧想向在座所传达的写作背后的生活理念。谈及创作初衷,陈慧动情地说:“孩子上学后,异乡的孤独让我必须做点什么‘扎根’。”她将写作比作“成本最低的自我救赎”,用文字打捞生活中的微光。现场,她特别分享了“追花养蜂人”的创作故事:2023年,她带着摩托车跟随蜂农辗转四省,白天帮工烧饭、夜晚记录见闻。“有人问是不是去‘寻找诗和远方’,其实转场时我要算油费,半夜帐篷漏雨得起来抢救笔记本——生活从未放过谁,但低头赶路时,别忘了抬头看花开。”这段经历后来成为《去有花的地方》的鲜活素材。对于学生提出的“如何面对不喜欢的环境”,她笑称:“摆摊的人里我写作最好,写作的人里我最会卖货——这就是我的‘反抗’。”  

互动环节,陈慧多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每晚半小时沉浸式阅读,像珍珠一样终会串起你的人生。”有学生提问“不婚主义是否不负责任”,作为单亲母亲的她回答:“婚姻不是必需品,但年轻时要去爱、去体验,认清自己才能对他人负责。”她以自身经历提醒学生:“人生角色越多,选择越少,但责任会推着你发现新的可能。”  

活动尾声,陈慧向图书馆赠送亲笔签名书籍,并在扉页写下"愿文字成为你生命中的另一双眼睛"。

振宇馆长讲到:"陈慧老师让我们看到,文学不在远方,而在'如何活着'。她以最质朴的生活淬炼出最动人的文字,这正是图书馆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让阅读回归生活本真。"

这场别开生面的读书见面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陈慧老师用她质朴而真挚的分享,为在场师生打开了一扇观察生活的新窗口——原来最动人的文学就藏在菜场的吆喝声里,在追花人的行囊中,在每一个平凡人认真生活的模样里。

正如她在活动最后所说:"写作不是我选择了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了我。但正是这种'没得选',让我学会了在平凡中看见光。"这句话或许正是整场活动最好的注脚——文学从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拾起的生活馈赠。这场见面会不仅是一次作家与读者的对话,更是一次关于如何用文字打捞生活、用阅读照亮人生的生动示范。